臺灣還能保持亞洲離岸風電的領頭羊嗎?業者擔憂鋼材價格影響競爭力

標題: 臺灣還能保持亞洲離岸風電的領頭羊嗎?業者擔憂鋼材價格影響競爭力


作者: 林士清
發表時間: 2024-05-14 08:10:00

Tue 14 May 2024 00:10:00 +0000 2024 國際 時事 民意 生活

描述: 全臺灣正瀕臨夏季用電高峰,除了選舉年後調漲電費求降低民怨之外,近年來各地區時常產生的斷電、限電、缺電等問題,不僅台電時常被輿論K得滿頭包,產業用電需求隨國際盈收也產生連動關係,顯現執政黨倡議透過尋找替代能源、提昇發電效率、節約能源、產業結構調整、和電業自由化,來達到「2025非核家園計畫」的目標受到劇烈挑戰,民意上逐漸要求核二、核三延緩退役年限,甚至讓核四商轉的問題上也浮出政策議程,電子大廠甚至有自建小型核能發電廠的打算,政府希冀讓台灣在2025年不必依賴核能發電的計畫似乎全面破產,再生能源供應不上似乎是更大的難題。 按照國際再生能源機構的評估,目前臺灣已是全球離岸風電最為競爭的市場,2023年底經濟部發布政策報告指出:臺灣離岸風電發展已完成2.25GW風場建置,堪稱亞洲離岸風電的領頭羊。事實上,自2016年以來,業已在臺灣市場紮根的離岸風電開發商至少有十餘家,能夠做離岸風電開發商的跨國公司,大多數的背後都有雄厚的資金支持,且大多數的開發商的財務能力評比都為優良。可是臺灣的遊戲規則,政府每年只開放1.5GW供離案風電廠商標來競爭,倘若超過10GW的開發能力去搶1.5GW的市場勢必產生過度競爭的現象。可見目前臺灣離岸風電實際上是處於僧多粥少的情勢,國際開發商進出臺灣市場的現象就很正常,因為沒標到案子只能選擇離開。 既然國際再生能源或風電開發商都經驗豐富,具有如大型的工業集團資金、大型的金融集團的資金,甚至是政府對再生能源編列預算的政策補貼,但政府對於國際風電開發商願意來臺灣投資皆抱持歡迎的態度,國際廠商的工程能力都差不多,所以評比都很高分。不過,致命的是,政府的評鑑機構對國際風電開發商實際上缺乏鑑別度,有時只好認國際風電開發商予取予求,甚至壓縮臺灣本土離岸風電廠商的生存機會。基於離岸風電標案的敏感性,也或許是怕被貼上政商勾結的質疑,通常本土離岸風電公司接到訂單之後,即便公開也會優先選擇低調,即便國內有一些離岸風電公司業已有國際化的經驗,但就是在國內市場怕被貼上政治標籤,畢竟人怕出名,豬怕肥。 回首2016年之前,當初沒有國內外廠商想要積極參與臺灣的離岸風電示範計畫,除了地緣政治因素之外,臺灣短期內無法擺脫對核能及傳統火力發電的依賴,再生能源只能算杯水車薪。如今,臺灣本土離岸風電廠商不僅打出國際口碑,主要原因雖然是當初不被看好的臺灣市場,變得更為競爭所導致。例如:歐洲商會關注到臺灣離岸風電的國產化比例,竟然比歐洲還高,顯見臺灣市場相比歐洲市場更為競爭且激烈。事實上,本土離岸風電業者不怕與國際廠商競爭,但非常擔憂鋼材的價格暴漲影響其競爭力,通說鋼鐵材料占離岸風電的成本30%,鋼鐵源頭就是中鋼,希冀鋼材料降價的倡議可謂人盡皆知,520換屆上任的新政府如何透過政策設計更為平衡開發商與業者的利益,值得繼續關注。 作者:林士清
時間分享(原讚與享)評論回應(讚與心情)外掛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