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泡沫補腦洞 比珍奶更厲害的台灣之光

標題: 用泡沫補腦洞 比珍奶更厲害的台灣之光


作者: 康健雜誌
發表時間: 2019-06-24 17:45:28

美國 死亡 動物 方案 總經理 價格 設計 台灣之光 台大 半導體 中風 醫療 產業 手術 廠商 工廠 產後 開發 產品 手術室 市場 進口 醫師 風險 研發 銷售 傳統 創投 蛋白 病患 創新 空氣 生技 設備 壓力 團隊 國外 比例 漏水 治療 感染 玩具槍 患者 發明 模式 黃金 授權 英雄 生物 鋼瓶 專利 送醫 操作 組織 工研 應用 實驗室 雜誌 國內 製造 農場 搭配 屋頂 能量 搶救 血栓 閱讀 玩具 美金 玩笑 工研院 液體 細胞 球棒 方式 實驗 珍奶 復原 灣生 情況 新生 生技產業 矽谷 關節炎 回饋 醫材 腦中風 血塊 人工 酵素 假新聞 再生 彈性 統計 經驗 腦出血 腦瘤 血管 神經 成功 人體 破損 失敗 經理 泡水 成果 性能 室內 材料 台生 觀念 改變 否決 二氧化碳

描述: 腦膜破損用泡沫修補、退化的膝關炎軟骨組織用酵素促進再生......這些可不是內容農場的假新聞,而是台灣的研發成果。其中,有的更已進軍國際市場,向世界展現台灣豐沛的生醫創新能量。台灣生技產業發展迅速,醫療器材是不可或缺的一大主力。但過去國內廠商多半以製造或代工為主,較少投入原創性研發。近年,情況開始轉變,出身工研院的研發團隊「台灣生醫材料公司(簡稱台生材)」憑著長年累積的研究經驗,開發腦部手術用的創新醫材。其中,「泡沫式人工腦膜」更是全球首創的研發。 用泡沫補腦洞,醫師不必再縫縫補補「屋頂破了會漏水,人的腦膜也一樣。『泡沫式人工腦膜』就像是給腦用的『矽力控』」,台生材總經理廖俊仁邊說,邊操作著手中一把外型像玩具槍的注射器。人工腦膜是腦神經外科十分常見的醫材,用以修補腦瘤或腦傷等開腦手術之後,因切割造成的腦膜破洞。傳統修補方式大致分兩種,就像補衣褲破洞,醫師需將片狀的人工腦膜片覆蓋於破洞上,再一針一線縫補密合。另一種則是用特殊生物凝膠黏合,省時,但黏貼時,腦膜較容易滑動。不過,這兩種方式,都很難確保百分之百密合,過去統計,約有7~42%比例的病患,會在術後出現腦脊髓液滲漏,影響復原,嚴重甚至造成感染、死亡。為了解決此難題,台生材的團隊研發一種以人體可吸收膠原蛋白製成的泡沫狀噴劑。醫師只要將它擠在「腦洞」表面,3~5分鐘後,液狀的泡沫就會凝固成型,把洞口密封住。由於泡沫質地均勻柔軟、可任意塑形,醫師遇到位置較難深入或不規則的破洞時,也幾乎都能順利地覆蓋。「也比用黏的省時,因為用泡沫噴,醫師也省了剪裁人工腦膜的工作,」專利共同發明人,台大神經外科醫師曾勝弘說。 靈感來源:髮膠、胡椒罐、球棒泡沫式人工腦膜已申請到全球專利,也贏得不少國內、外生醫研發相關獎項,還被其他國際廠商稱讚是近10年來看到最具創新性的生醫材料產品。起初,團隊將目標放在改良固定方式,提出新的縫補、釘合方案,但不是效果有限,就是作法反讓手術過程更繁複,遭到醫師否決。直到有次廖俊仁忍不住開玩笑「乾脆拿髮膠去噴算了,」大家認真一想似乎可行,才開始著手朝噴霧型的腦膜做研究。泡沫腦膜的原理,是利用壓力將膠原蛋白溶進二氧化碳碳酸液體中,裝進小鋼瓶。當噴出瓶身接觸空氣,壓力、酸鹼度的改變就會讓膠原蛋白變成泡沫狀。廖俊仁透露,這項研發背後其實還有不少「無名英雄」做推手。除了膠原蛋白是台生材研發,其他相關技術,台灣早就都有。世界上做最多氣泡水、噴霧的二氧化碳充填廠就在台灣,而醫療級的小鋼瓶,技術也來自國內老字號的不銹鋼胡椒罐跟球棒的工廠。技術到位後,還要請醫師從使用者觀點做回饋。曾勝弘回憶,團隊經常帶著特別訂製或紙板做的樣品請他試用使否順手、評估泡沫凝固時間是否太快。「研發概念再好,如果醫師覺得不好用,就是失敗的設計,」廖俊仁說。(圖片來源:pixabay) 半導體技術 變身取血栓利器泡沫人工腦膜的成功,也讓美國矽谷醫材創投公司Incept找上台生材,共同開發治療急性腦中風的「動脈取栓系統」。動脈取栓是血管阻塞型中風的一種治療方式。通常用於較晚送醫治療(發病時間介於4.5~8小時之間)且栓塞位在大血管內的病患。醫師會從患者鼠蹊部動脈放入一條取栓導管,利用細長、具彈性的導絲,將導管一路引至腦動脈中,再以抽吸或牽拉的方式取出阻塞血塊。這種手術風險高,取栓過程需要很小心操作導管,以免傷及腦血管造成腦出血。廖俊仁說,性能好的導絲,愈能安全、精準將導管送入腦血管中,「愈細軟愈安全,但又得維持足夠的硬度才能操控導管,怎麼拿捏,是最難的挑戰,」。但目前市面上只有美國一家導絲能很順暢地將導管送到腦血管深處,且價格十分昂貴。為了搶攻龐大的國際市場,台生材以台灣引以為傲的半導體技術,將鎳鈦管進行7200次切割,成功製出扭力高但粗細逼近髮絲的金屬導絲。再搭配真空負壓的幫浦,吸出血栓,也可避免打散的血栓碎片流入腦血管更深處。廖俊仁自豪的說,有別於以往「國外研發、台灣代工只賺工錢」的模式,團隊擁有技術專利與同等銷售利潤。未來這套設備在美量產後,將第一優先進口「回」台灣,讓國內也有最新穎的醫材可用。退化性關節炎的病患,過去一旦軟組織開始退化,幾乎無法回復,進展到最後,只有置換人工關節一途。但台生材另一項「台灣之光」—「軟骨組織再生技術」可望扭轉此一局面。利用特殊的酵素溶解、鬆動包在軟骨細胞外的一層組織,進而促使軟骨細胞分裂、再生。且整個手術過程更簡單。過去類似觀念的治療作法,是把病患其他部位的細胞拿到實驗室做培養,一個月後再把培養的新生細胞植回病患的軟組織中。但患者得做兩次手術、細胞培養過程繁複、一次更要價至少2萬美金,很難普遍應用。新做法,只要在一般手術室內、40分鐘中左右就能完成。這項將大幅改變退化性關節治療的技術已在動物身上試驗成功,今年即將展開人體試驗。延伸閱讀:腦瘤的開顱手術是如何進行? 3分鐘秒懂搶救腦中風 「黃金時間」打通血管少失能除了換人工關節,還能做些什麼?※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
時間分享(原讚與享)評論回應(讚與心情)外掛評論
2019-06-25 02:05:300000
2019-08-11 15:29:4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