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老是咳不停怎麼辦?中醫解析治咳看 1 關鍵、養 3 臟腑就有效

標題: 咳嗽老是咳不停怎麼辦?中醫解析治咳看 1 關鍵、養 3 臟腑就有效


作者: 黃慧玫
發表時間: 2024-05-13 14:34:19

健康醫療 咳嗽 中醫治咳嗽 王健豪中醫師

描述: 台灣諺語說:「醫師驚治嗽,土水驚抓漏」,就說明著咳嗽治療有多難,對臨床醫師是一大挑戰!然而,西醫無法治久咳不癒,中醫卻是治咳高手,不管是新冠後遺症、慢性支氣管炎等,透過中醫藥都可以有效緩解。 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王健豪表示,咳嗽具有清除呼吸道異物和分泌物的保護性作用,是一種呼吸道常見的突發性症狀。咳嗽由氣管、支氣管黏膜或胸膜受炎症、異物、物理或化學性刺激引起。 造成咳嗽的原因 造成咳嗽的病因相當複雜,常見的有:呼吸道本身因為細菌、病毒感染所造成的發炎反應,以及胃食道逆流、鼻涕倒流、食物嗆咳、腫瘤壓迫,或者空氣污染所造成的過敏反應等,所導致的各種急慢性咳嗽。 黃帝內經中《素問.咳論》日:「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肺為儲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腎與肺為母子之臟。中醫治療咳嗽,順勢而為,辨證論治,不以止咳為主而是強調五臟六腑的平衡,著重於每個患者的證型,個人化治療。 中醫對於咳嗽的觀點 因痰致咳者,痰為重,主治在脾 因咳動痰者,咳為重,主治在肺 無痰乾咳者,陰虛為重,主治在腎 王健豪提到,傳統醫學對於咳嗽的診治,不僅只是症狀緩解,同時考慮病患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勢所結合而成的證型,並參考病人所處的氣候對疾病的影響,讓中醫治療可以有效地減輕因為咳嗽所帶來的不適。 清代林佩琴所著作《類證治裁》所言:「肺為華蓋,職司肅清,自氣逆而咳,痰動而為嗽,其症之寒熱虛實,外因內因,宜審辨也」,即說明中醫治療咳嗽治療的重點。 中醫治療咳嗽怎麼做 王健豪說明,會先注意病患體質是氣虛或陰虛;引起咳嗽病因爲內因或外因;表現出咳嗽的臟腑是肺、脾、腎,或是肝火犯肺。像是外感咳嗽,就是發病快速,但病程短,而內感咳嗽則反之,會反覆發作,病程長。 外感咳嗽 肺寒嗽:痰稀面白畏風多涕。當溫肺固衡,款冬、紫苑 肺熱嗽:痰稠面紅身熱喘滿。當降火清痰,黃苓、花粉 肺虛嗽:氣逆汗出顏白飧泄。當補脾斂肺,山藥,五味子 肺實嗽:頓咳抱首面赤反食。當利膈化痰,瓜蔞,杏仁 內感咳嗽 痰濕咳嗽:痰白而黏,四肢乏力。當健脾燥濕陳皮、茯苓。 痰熱咳嗽:痰黃稠,胸悶,口乾。當清熱肅肺桔梗、貝母。 肝火犯肺:咳則連聲,胸脅疼痛。當清肝瀉肺桑白皮、枇把葉。 陰虛咳嗽:乾咳痰少,口乾舌燥。當滋陰潤肺麥冬、百合。 氣虛咳嗽:痰多清稀,神疲氣短。當補益肺氣黃耆、紫苑。 若考慮患者所處氣候,則春季咳,為木氣升,治療宜兼降,可用前胡、杏仁;若夏季咳多是火氣炎,治療宜兼涼,沙參、麥冬;秋季咳,則是燥氣造成,治療宜清潤,用玉竹、百合;冬季咳為風寒侵肺,治療宜溫散,用桂枝、蘇葉。 中醫師曹榮穎提醒,中醫藥治療咳嗽,與西醫最大不同,就是能維持好精神,吃了藥也不會昏矇欲睡,還能從根本來改善體質,並減少復發,可說是標本兼治,對於想快速改善久咳者,以及減少反復感冒咳嗽者等,都有不錯效益。 諮詢專家: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副部主任兼中醫病房主任 王健豪、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利用率小組主任委員 曹榮穎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延伸閱讀:咳嗽咳不停好苦惱!2茶飲、1 料理助止咳 中醫調理方法一次看咳嗽易引起染疫誤會!中醫傳授 2 驗方、2 穴點舒緩久咳不癒
時間分享(原讚與享)評論回應(讚與心情)外掛評論